番外(陆俊篇)(1 / 4)

加入书签

陆家据说从南宋时期就属于名门望族,至于是不是和陆游有关系这个无从考证,目前能够知道的是太爷爷是某著名大学的创始人,爷爷是军人,爸爸从政。妈妈的家族则是经商,尤其是改开没几年,妈妈就进入商界一直到现在。在发小李斌的眼里,陆俊属于别人家的孩子,从小就很听话,在李斌混不吝天天被父母追着揍的年纪,陆俊就属于很听话的小孩,自己写作业,自己练琴,其他时间就学习围棋。等到上了中学,陆俊不仅长相帅气,身高更是遗传了父母的优良基因,早早就窜到了180,高中更是直达185公分。所以李斌经常感慨陆俊是生在罗马长在罗马。

陆俊反倒最羡慕的就是隔壁家的李斌一家,虽然经常看到李斌在前面撒着脚丫子跑,李家爸爸在后面拿着棍子追,但是他就是觉得这才像是一家人。而他们家,则是相敬如(冰),爷爷很威严,爸爸常年不在家,妈妈也常年出差。虽然他从小跟着爷爷生活,但是爷爷看不惯长相秀气的孙子,经常让警卫们带着他训练。他从小就喜欢盯着巷子口看,经常是几个月,父母能回来一次。虽然是盼星星盼月亮才能见到妈妈,但是当着爷爷的面,他也不敢撒娇。他对自己的小时候没有印象,记忆里就是他就写作业,看书,下棋,跟着警卫们训练(跑操)。印象里他只闹过一次,就是喜欢小猫,但是爷爷不喜欢猫,觉得猫很娇气,就让警卫带来几条壮硕的黑狗,陪着他们训练。后来他没再提过养猫的事情,不过他对这几条黑狗也喜欢不起来。

等到上高中的时候,因为四中离陆爸的房子很近,所以他自然而然就搬到了陆爸在西城的房里住,方便他上学。陆爸基本上不回去,通常的时间都是阿姨给他做饭,妈妈偶尔会到学校里看他。其实他小时候曾经问过为什么爸妈不能在家陪着他,每次大人的回答都是因为爸爸妈妈很忙。等到上了高中,这个问题好像已经不再是问题了,所以当大人们说让他搬到陆爸的房子的时候,他甚至懒得问为什么这是陆爸的房子。他学习还不错,即使在学霸芸芸的四中,他也属于优秀的那拨。后来发小们大多出国了,仅有的少数几个也留在了北京上大学,他毫不犹豫地去了上海。老爷子暴怒,他原本的打算是陆俊进军校,在老爷子的印象里,军校才是小伙子应该去的地方。陆爸没发表意见,陆妈没反对。

他没给任何人说过他去南方的原因,或者说他也没想过他的这个选择。后来他其实也想过为什么做了这个选择。离开北京的原因很简单,他太习惯了那里,所有人都把他夸的跟标兵似的,听话、礼貌、乖,是他从小听到大的用词。其实他自己知道自己内心的叛逆,他不想守着已经熟悉到不能更熟悉的北京,至于为什么去上海,可能是上海是能和北京对标的一个城市,不至于让他在生活方式上有太大的改变,而且他总觉得自己不管后天的军人训练让他体型变得健硕,他骨子里流着江南的基因。家里给了他一把钥匙,他没问过这是谁买的,陆爸还是陆妈,又是什么时候买的。或许是从小就习惯的优越,他很少关于家里的这些事。不过他也没搬进去,而是直接住进了宿舍。或许是下意识里觉得,优越生活的代价是父母的生疏吧。

他对学生会和社团这些事情都没什么兴趣,所以除了上课,其他时间他都和宿舍几个人一起。说起来也是缘分,他们宿舍是四人间,除了他来自北京,还有一个来自上海,一个来自宁波,另一个来自西安。西安对他来说有些熟悉又陌生,他从小看历史看军事,所以知道大汉的强盛,知道汉朝的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的事,知道大唐盛世如何辉煌,但是又陌生于当被问到陕西的省会是哪里,他需要想一下才能说出是西安。所以学业不忙的时候,除了陆爸陆妈要求他必须出席的场合,其他的时间他去杭州去苏州去宁波一带,去陕西山西一带,后来索性开车去武威张掖敦煌的西域一带。看着漫漫黄沙和一望无际的戈壁滩,他觉得小时候的阴暗好像逐渐散去了,所以,后来每次见到陆爸陆妈,他觉得自己内心不再有抵触,也不再有怨愤了,一度他觉得自己能够把过去封印住,而是能够以成年人的方式去跟这个社会和解跟自己和解了。

没有二代们的纨绔,从小的部队生活和训练,他很自律,大学每天坚持早起每天10km,上课也很准时,不迟到不早退,他成绩很好,但是他对奖学金和一些名誉称号没兴趣,基本上不申请,他很清楚这些钱的数额对他来说不值一提,至于名誉称号,跟他未来的发展更是没什么关系。有时候按照成绩排名落到他头上的奖学金,就喊着几个宿舍一起出去聚餐,吃喝玩乐,直接花掉。久而久之,慢慢传出来一些他是二代的传闻,他也很少去关注过这些。没必要承认,也没必要否认。

即使抛开优越的家境和隐约的二代传闻,长相的帅气和高大的身材,也足够吸引很多女生。他谈不上什么兴趣,如果有女生主动,他也不会让对方难堪,节日的时候,一般都会送上让对方满意的礼物。所以他这方面的名声很好,几乎没有哪个女生说他渣。

等到他大学毕业的时候,老爷子又一次出马,坚持让他去军校,陆爸不置可否,陆妈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