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刘爷的交谈(1 / 2)

加入书签

我走到庙门口不远处,就看到了站在门口的刘爷。

刘爷依旧是打着哈欠,对我招了招手。我快步上前,并且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刘爷刚才的经历,刘爷见怪不怪,缓缓开口:“不错!”接着,我就被带进了庙里。我问了刘爷很多不解的问题,也是这里,我才得知鬼为什么会哭的原因。

我也是着急的询问起来,自己到底有没有通过考核。刘爷告诉我,这不是他能决定的。得上表询问土地爷以后,方可知晓。说罢,刘爷问我要了生辰八字,和现住址以后。便又拿起了毛笔,准备在黄表纸上写东西。

我大致看了看,这种格式跟上仙教我的用法是一模一样的,只是落款处齐年盖月的印章,变成了“道经师宝。”

道经师宝印呢,主要是用于各种道教符咒、章表文疏等。道教的符章都能使用此印,意在籍道经师三宝之力召役鬼神。

而道经师”为道教信奉的三宝,《云笈七签》云∶“三宝者,谓道经师也”。《道教义枢》又云:“一者道宝,二者太上经宝,三者大法师宝。”道经师被道教奉为三宝,同时道、经、师三宝对应着道教信奉的最高神明三清天尊,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;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;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。初入玄门时,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,即皈依三宝,在皈依仪式中教戒师会宣说“三皈五戒”,要求皈依弟子“宗奉礼敬,永不退转”。

“道”是道教的最高信仰,我们常常说的“道教”、“道法自然”“修道”“得道”都离不开一个“道”字。

“经”指的是道教的“三十六部尊经”,广义上指的是道教历史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典籍。道教的经书包罗万象,它是道法传承最重要的一种途径。

“师”指的是传授自己道法的师父,也指的是历代的祖师、真人。正所谓:“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”

刘爷将写好的疏文,点燃于土地爷的神像前。又是一阵我看不懂的操作以后,才慢慢停了下来……

刘爷告诉我说,土地爷如果认同了我,那两位张三爷和李四爷明晚上就会告知我。我自然而然就可以去城隍庙报道。到时候领一些东西后便可正式上任。而城隍庙那边的同修会继续帮我办理流程。

我这时候想起了高铁上偶遇的张道长,连忙询问是不是西安的“都城隍庙”刘爷却摇了摇头,告诉我说:“那里的大殿供奉的是大将纪信,是明清时期非常著名的城隍庙,与北京、南京城隍庙号称天下三大城隍庙,是三大城隍庙之首,而你要去的只是这片地区的城隍庙。”

我点了点头示意明白了,只是还沉浸在今晚上的奇遇之中,心里想着这所谓的考核是否真的太简单了呢。

我就好奇的又向刘爷问道:“刘爷,您在这这么久了,有没有就是跟我一样来报道的人,最后却没能顺利完成任务的?”

刘爷若有所思的过了片刻,回应了我的疑问:“我在这也就待了七八年,但却也见过不少完不成任务的人。他们要么是心太善了,被鬼耍的团团转。要么过于浮躁,差点把鬼打的魂飞魄散。最后,自然还是张三爷和李四爷及时出面,才避免了一些麻烦。至于你,我倒是觉得你的脾气还有品行,相对来说比较端正。加上运气,又碰到了个好说话的女鬼罢了。想干这一行,除了过硬的手段,运气运势也是一方面。至于后面的路怎么走,能不能走,那可就得看你的本事了。”

我连忙点头,继续认真听着刘爷的话:“一般法脉纯正,修为较高而又是刚开始过阴的人,距离最近的阴差便会感知到你的存在,然后先带你报道,再进行初次考核。很多人魂魄出窍以后想过阴的比比皆是,可是由于是野路子,阴差都不会主动见的,魂魄自己晃荡一会,便自己就回归本体了。看来你的那本书,还有自身的修为,很是不简单啊”

我不想多生是非,毕竟上仙告诉我说,不要把我的身世告诉任何人,避免招来杀身之祸。所以只是轻描淡写的告诉了他,书是我外公祖传留下来给我的。

“原来是祖传的啊,那怪不得呢,我说你年纪轻轻,怎么……”刘爷说罢拿起了一杯茶一饮而尽,又不慌不忙的添了些热水,继续跟我说:“一般祖传下来的书籍,只有教派认同,祖师应允的情况下,法术才会灵。想来你外公也是有师承的,能传下来这么多好东西给你,证明你的外公,不是什么三教九流的学派。而你们的祖师,极有可能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高人!还没请教家中是哪位祖师,哪个名门大派呢?”

我只是随口应付着他,告诉他我外公去世的早,这些从我记事起就有了。至于门派和祖师,这个我是真的不清楚,可以说是无从得知,自然也没什么可告诉他的。

“可惜,实在可惜。不过这本书确实不错,好好钻研!”刘爷哀叹了一声说着。并且告诉我说,从古至今,失传的法术和数术太多了,很多东西都没法传承。有的人有古籍却没有法脉,练了也是白搭。有的人有法脉,却没有好的书籍,也是事倍功半……确实可惜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