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章 赏菊诗会(1 / 2)

加入书签

天将明未明,丽泽书院。

江云蹑手蹑脚的从铺上起来,把手里自己两块木片放到枕下,开了个门缝走了出去。

那木片上是刻的四书中的《孟子》与《论语》,一共是刻了四百多片木板,每个木板有将近一百多个字。

这是因为江云谨记着白婉儿的话,天黑透了后,就不再让灯油熏眼睛背书了,只用这木片,用手摸那凹槽才习书。

不怪江云这么珍惜时光,他开了学才知道孟教谕这次一共只收了两个学生,一个是他,另一个是卢远成。

而着卢远成,也是个不一般的,人如其名,年纪轻轻却很是老成,待人接物一板一眼的。

江云原本以为这卢远成与他一样,是只粗浅启蒙过的,却不想他才9岁竟然已经是钱塘县的廪生了,文章一流,即使他在科举强省浙江,中举的概率也很大。

这不是重点。

重点是,他在也已经学过了四书了!

现在孟教谕只带他们四个,唯有他是没有学过四书的,虽然说孟教谕课程安排的很是合理,他们四个都能日有所长,但是江云又怎么甘心做最慢的那个!

是以,他一入学就托马叔给他做了这个木牌子,就来弯道超车,好在白婉儿之前给他的月钱他都攒住了。

毕竟《孟子》与《论语》的字是最多的。

江云每日都这般最早起床,用冷水洗脸醒神后,天光刚好开始亮起来,就去后山那里对着一块大石头背书。

而一同在大石头那里的,还有一人,叫姜丰,岭南人士,与孙伏伽同岁。

只是他去后山不是为了背书,而是为了算学。

姜丰来京已经五年了,最开始他在崇志堂,启蒙书籍学过后,也开始学四书,却成绩平平,偶然一次竟然发现在算学一途,竟深有天赋。

如今跟着户部的李善德李监事专攻算学一途,江云也问过如此那科考岂不是遥遥无期了。

姜丰好爽一笑,“并无不可,岭南家中有一糖厂,学知识并不只为科考,明事理就好!”

江云敬佩他的坦荡,虽然白婉儿也与他说过,不要压力这么大,但是他看着孙先生拿了状元,自己也想拼着全力一试才行。

是以,二人虽然目的不同,但都是刻苦求学的,每日早饭前都来这里抢先学上半个时辰,再赶着点去食堂。

如此早也赶着晚也学着已经坚持了许久,终于把《大学》与《中庸》通读了,连着集注也都算是背了下来。

孟教谕若不是眼看着江云一点点学的,还以为这是个神童,怎么只三四个月,竟是背下了这四五千字。

虽然说这两本已经是四书中字数最少的,但是这在崇志堂也是要学上一年的,江云的进度已然十分快了。

话说江云草草在饭堂吃过早饭,脚下生风的往修道堂赶去,最里面的那间屋子就是孟教谕的了,靠边白日里光线甚好。

进了教室,其他三位都已经安静的端坐着看书了,今日不是别的,是每月的月考!

江云进来挨着卢远成做好,静静等待着孟教谕的出现。

卢远成本来对江云是有一些偏见的,凭什么他四书都没有读过就能来孟教谕的修道堂?

考核那日他还在浙江,哪里知道书院的事,只以为江云是个家世背景豪横的纨绔,再加上白婉儿每月都有豪车送来吃的,更是加深了他的误解,他不是很喜欢跟这样的人做同窗。

但是江云刻苦的学习态度很是让他欣赏,是以敌意已经慢慢减少了,只是现在二人之间仍然是有一些距离,毕竟江云察觉了他的冷漠也不会硬贴着。

半盏茶的功夫,孟教谕就带着考卷过来了,他们四人,除了魏大凡与钱重海的卷子内容一致,其余几人皆不同。

江云的最为简单,主要是默写,孟教谕在大学中庸中随意出几段题,江云要把其中的前后文默写出来。

只是他已知道江云读背写都极强了,这次又加了一道试帖诗,如此这题目已经与县试中的正试的格式一致了。

江云拿到考卷后,先是看了一遍试帖诗的题目,接着就开始研墨,片刻后,考场里就传来了刷刷的笔尖摩擦纸面的声音。

江云也开始动笔,不消说,那默写他自然是胸有成竹的。作诗,虽说他并没有作过几次,但是格律是知道的。

作诗不难,难的是,如何做的出彩。糊弄先生可以,但是先生可不会帮你糊弄自己,成绩是要贴在书院的告示栏的,自己一定要尽力而为。

一旁的卢远成也专注的磨着墨,抓紧思考着。

他不远万里来丽泽书院,可不是为了中举这么简单,而是要在乡士一举成名,所以他每每解题,不仅要切题还要格外再想深一些。

……

孙伏伽自从听榜后,不过两日便与三百名新科状元去了贡院,领了大功学士服,去参加传胪大典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