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 庄子风波(1 / 2)

加入书签

江云宿舍的舍长是魏大凡,为人方正。他帮江云放好了行李后,就说道,“你是第一次入学,有些话要先交代了。”

“魏兄请讲……”

“孟教谕的要求极严,你又是一来就入了修道堂,不比那崇志堂的小子们烂漫。所以外出的时间是半月一次,我这里有牌子,需要的时候要提前跟我说。”

“多谢魏兄提点,没有什么特别要紧的事情,我就不出去了……”

魏大凡接着说,“其余院规,都写在墙上,吃饭睡觉都有规定,不得无故迟到,且记住了。”

江云点头称是,“我都记住了……多谢魏兄。”

放下行李,整理好床铺,江云的书院生涯就开始了。

宿舍里出了魏大凡,还有两位舍友,一位叫钱重海,一位叫卢远成。钱重海与魏大凡的进度是相似的,卢远成与江云都是这次入学考核上来的。

……

太和殿,老皇帝,礼部尚书等副考官们。

进士的名次,掌握在副考官们的手中。只有前十名的排名,由皇帝定夺,其中最重要的是选出甲榜的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。

老皇帝看了看眼前的十份卷子,孙伏伽的赫然就在其中,他把那张单独拿出来仔细的瞧了又瞧。

果然!皇帝认得那个考生!

他们几个原本也是想要碰一碰,把孙伏伽的卷子放在了第十名。

这斯的文章不够华丽,遣词造句也都很是接地气,用的典也都是民间俗事,本来是不打算让他进前十的。

“这人如何?”

几位副考官彼此进行了一番目光交换,礼部尚书上前拱了拱手,“文采一般,才能平平,但胜在文章生动,细微之处也耐得琢磨。”

礼部尚书的意思就是,这孙伏伽的文章啊,写的太平民了,没有经纶济世之才,能给个第十,也算是不错了。

不料老皇帝重重的一拍桌子,“咳…咳……你们看看这其他几人,哪个不是高门大户出来的?”

“我倒是看他很好,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……”

老皇帝本就不爽,自从他登基以来,好不容易熬走了一个王阁老,又来了一个礼部尚书刘阁老,这群阁臣,别以为他不知道,一个个的以权谋私,徇私枉法的东西。

礼部尚书听了皇帝如此说,心中甚是疑惑,老皇帝这几年并不多关心朝政的,怎么这一次却对这个举子这般关注?

明明他们细细调查过这举子背后并与势力,只不过是一个孤儿罢了。

老皇帝摊开前三名的卷子,分别是浙江嘉兴府,浙江绍兴府,浙江临安府,这里面竟然有三个浙江人。

浙江一带富庶,而且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,刘阁老的老家就是浙江的吧?

呵,才刚当上阁老,就动作这般大的提携后辈,拉帮结派的。

然后用朱笔在孙伏伽的卷子上写道,“一甲进士及第第一名。”

……

这几天孙伏伽正在与白婉儿、季蔻并两个小丫头一起在铺子里打转。

铺子的一楼白婉儿打算划分左右两个部分,大门进来往左的部分,是柜台展示的,右边又分前后两个区域,前面是摆着一些华贵桌椅,后面则放着两个小蹋。

左右之间,又用一道可折叠的屏风仔细隔开,整个铺子主要用金丝楠木这样的金色与白蜡木这样鲜浅的颜色,让人一进来只觉得明亮且开阔。

“孙先生来了……”

元歌正与白婉儿在江宅的东院里收拾,他们今日要去那处京郊的庄子看看。

“走罢……”

白婉儿看了一眼在门外站着的孙伏伽,让元歌把幂篱给她带上先不用遮住她的面容了,就一同出门,与孙伏伽一起上了马车。

“孙先生,今日礼部就要放榜呢,我与元歌同行也是可以的……”

白婉儿知道这一天对于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是什么日子,便劝孙伏伽先去礼部听榜,虽然时间还早,但是万一耽搁了,何其憾矣。

“那京郊的庄户不比城里的,你们两个女子孤身前去,万一冲撞了,不妨事,老马的脚程快着呢……”

白婉儿听孙伏伽如此说,也不劝他了,只说铺子的名字可想好了,季蔻可是选了一个好日子要开张了,正要牌匾呢。

孙伏伽沉吟片刻,从马车的暗盒里拿出纸笔,刷刷几下写出了《调香阁》三个大字。

元歌正要把写字收起来,却不想孙伏伽拜了拜手,“容我再想想,这个字是不是太简单了……”

白婉儿也不催他,只闭上眼睛假寐,今儿起来的实在太早了,现在他们都快到了,天还黑着呢!

元歌小心地给白婉儿带上百花软缎幂篱,扶着下了马车,这才看到一大片空旷宽敞的庄子里,有些一排庄户房子,都黑着灯,唯第一家亮着一点暖光。

许是听到了声响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