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3 章(1 / 3)

加入书签

刘老丈纸坊里,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的造纸印书。

造纸的流程他们已经熟悉,只是这印刷还是新鲜事,虽说雕版印刷操作不难,但毕竟是刚上手,不是墨蘸不匀就是纸铺不平,印出来的字缺少笔画。

而孟君逸起初那50本《论语》,却是自己亲自一张一张印出来的,所以才废了好几十天的功夫做出来完美品,眼下看来,工坊的工人还需好好培训,才能早日完成订单。

“我做一遍,你好好看着,不懂就问。”为了培训工人,孟君逸再次亲自上手,拿着刷子在雕版上来回刷墨示范。

只见他用先抖再铺的手法均匀铺好纸张,另用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,把纸拿下来,一页书就印好了。

取下来的纸上墨迹均匀,字迹清晰,完美无瑕。

工人很是惭愧:“孟书生,我笨手笨脚的,总是做不好。”

孟君逸鼓励的说:“不,你做的很好,你认真干,有空了我会教你们识字做阳文,这样你们就能掌握完整的雕版印刷术,这可是一门好手艺。”

“一门好手艺”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,无疑就是一份铁饭碗。

因此,得到精神激励的工人二话不说,使出全部的精神头投入印刷中去,后面印出来的页面果然好了很多,基本没有再出现缺少笔画了。

雕版印刷术最费时间的就是雕版,只要把雕版刻好,印刷的流程就相当于完成了十分之九,剩下印书花的时间就相当短了。

因此两天后,刘老丈纸坊就完成了100本《论语》的订单,并在门口摆摊将他们按付钱的名册一一交付给买书的人。

而孟君逸也如约在门口为拿到书的所有童子免费开讲。

说是给童子授课,其实内里围着童子,外面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家长,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陪读。

“上次我给你们讲了《论语》的开篇之章,今天继续给大家讲下面的篇章……”孟君逸虽受到万众瞩目,然而不骄不躁,讲解娓娓道来,慢慢剖析书中精髓,很快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。

虽然人们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,但现场却没有任何噪音,只有孟君逸自己娓娓道来的讲课声。

别说大人听得入神,就连好动的童子们也都听得非常专心,目不转睛的盯着孟君逸,生怕听漏了一个字。

如此圣贤的一个场面,却在半个时辰后被一群不速之客匆匆打破。

“县尉、主簿在此,尔等速速散去,否则定要将尔等做不法之徒,投入大牢!”

一句话石破天惊,也将专心听讲的孩子大人们给吓了一大跳。

却见本县的县尉和主簿两个人拉长着脸,带着一群衙役边呵斥边往纸坊门口挤,看样子像是纸坊摊上事了。

常言道,民不与官斗。

一看到衙役和县里仅次于线尹的两个胥吏,旁边听讲的许多人就打起了退堂鼓。

再被衙役们一推搡,他们便不由自主的开始往后撤,慢慢就将正中心的孟君逸露了出来。

而孩子们看到有人凶巴巴的针对孟君逸,都不服气的蹦起来,但没等他们嚷嚷,大人们已经手疾眼快的捂住他们的嘴巴,将他们扯到了一边。

“你是那孟大?”主簿上下打量一番孟君逸。

孟君逸站起身,不卑不亢的回答:“不错,我是。请问各位有何指教?”

主簿冷哼一声:“有人告你妖言聚众,你的事犯了!”

县尉也在旁边不耐烦的说:“不仅仅你得跟我们走,你身后的这家纸坊也得封了,里面的人呢?都赶紧走。”

孟君逸双手一伸,挡在衙役的面前,口中断喝:“且慢。”

衙役们一愣,看看眼前这个书生瘦削的身板,再看看他清秀的面皮,都不由笑了起来。

“哟呵,到底是读书人,跟咱们还逞起能来了?”

“孟大,劝你识相点闪开,否则别怪咱们手中的水火棍不客气!”

孟君逸却不理他们,而是直接问刚才发话的主簿:“说某妖言聚众,可有真凭实据?若无真凭实据,想来明府不该不知道本朝律法,凭空污人清白可是要触犯律条的。”

主簿闻听此言,这才正眼看向孟君逸。

眼见得对方不过是个面容清秀的普通书生,主簿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回答:“有没有真凭实据,去了县衙后,板子说话,快走。”

在衙役们伸出手要抓孟君逸的时候,他猛然抬手举高了一本书,断喝一声:“如果宣讲圣人言论也算是妖言聚众,那么科举算什么?本朝取士取的又是什么人?”

他手中赫然一本崭新的《论语》,在清风中纸页簌簌作响。

主簿被噎住,半晌才道:“你方才在讲此书?”

身为县里重要的胥吏,主簿也是识字的,自然认得《论语》。

孟君逸斩钉截铁的回答:“没错。某这两天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