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败家的皇二代们。(2 / 2)

加入书签

吃不记打。陈胜吴广的起义没有给他任何的警醒,他依然如故,甚至在咸阳危机解除后,他还增调服徭役的人去造阿房宫,收集珍禽异兽,窒息的让人不知道该怎么说。你是嫌起义的人太少了吗?还是嫌秦朝灭亡的不够快?你非要这么往死里折腾?赵高一看,机会来了。】

【他假装忧心忡忡的样子,找上李斯跟李斯说‘现在全国到处都是起义的盗贼,可是陛下还不断的增调徭役,我想进谏,可我是人微言轻,皇帝并不会听我的话,这种事还得您来,您是大秦的丞相,位高权重,陛下一定会听您的’。】

【李斯这人呢,还是有良心的,他见胡亥这样胡作非为,早就想劝谏了,只是见不到人。为什么见不到人呢?还得从赵高说起。

胡亥继位没多久,赵高为了达到把持朝政的目的就跟他说:‘陛下还年轻,许多事上都没有经验,要是赏罚不当在大臣们面前暴露了短处就不好了,不如就呆在后宫,由我和几位熟习法律的侍中们帮着陛下处理,这样大臣既不会胡乱上奏,外边的人也会称赞您圣明了。’胡亥一听,是这个理没错,然后很开心的答应了,朝政尽数落到赵高的手里。】

秦朝君臣:“……”

这蠢的他们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,有大臣心里嘀咕,陛下那么英明的人,怎么会生出这么蠢的孩子啊?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?

**

【胡亥答应后,就天天呆在后宫玩乐,连李斯都见不到他,现在赵高听他这么说就打包票说,这事容易,包在他身上,他一定会安排好的。于是赵高就挑专门挑胡亥玩乐的时候通知李斯,李斯哪里知道这么多?就这样撞到了枪口上,一次两次,三次四次,胡亥就恼了,赵高这时又开始了他的表演,他先是说李斯想要称王,又说李斯的儿子李由想要造反。胡亥就信了,但也怕情况不符,就派人督查李斯父子。李斯上书揭发赵高,让胡亥警惕赵高。胡亥这个猪队友转手就把李斯给卖了,理由是赵高对他忠诚。】

【到这里,赵高和李斯已经是水火不容,不是你死就是我亡,那死道不死贫道,比起我死,那还是你死吧,赵高于是疯狂的罗织罪名送李斯进去,送李斯进去后赵高又得到了审理李斯的权利。李斯的结局在这一刻就已经注定了。】

【赵高将他屈打成招,接着又扣下李斯呈给二世的自述书,又让门客假装御史,谒者、侍中,轮番审问李斯。李斯一开始还以为他们是二世派来的,赶紧改口供喊冤,说自己并没有造反。每陈述一次,他就被毒打一次,这样弄了十来次后,他再也不敢喊冤,这时真的二世使者来了,李斯经历了那么多次‘狼来了’,哪里还敢再喊冤?于是罪名成立。俱五刑,夷三族。】

【什么叫俱五刑呢?就是黥面,劓,砍断左右趾,腰斩,最后是醢。用白话文说就是先在李斯的脸上刻字,然后把他的鼻子割掉,再砍掉他的左右脚,将他拦腰斩断,最后剁成肉酱。不用亲眼见,光凭文字也可以知道李斯死的有多痛苦,死后又有多凄惨,堂堂一代丞相最后居然落到这样的境地,也是很可怜了。可是这一切要怪谁呢?又是谁造成了这一切呢?是阴狠的赵高还是愚蠢的胡亥?都有,而李斯本人也要为此负一定的责任,要不是他私心重的跟赵高同流合污,阴谋的矫诏扶持胡亥上台,他必然不会落到这样的境地,秦也不会二世而亡。】

【也不知道他知道付出一生心血的帝国二世就亡是什么心情,在行刑的最后一刻又有没有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,我想是有的吧,史书记载,在去刑场的路上,李斯跟第二个儿子说‘我想跟你再次牵着黄狗一起去蔡东门追逐狡兔,现在还能做的到吗?’父子俩相互而哭。】

汉朝。

萧何摇头叹息,“李斯大才,然而利欲熏心,择昏主而立,以致落得家破人亡,身死名灭,可惜。”

北宋。

蔡京看到这,眼里露出不屑的意思,“愚不可及,以为自己铁骨铮铮非要进谏当那谏臣,进谏那是台谏官的事,丞相只要听上意就好了,如此才能保荣华富贵。”

左右的人都拍马屁说是。

****

牢里。

李斯听到这,悲伤的放声大哭,他后悔,后悔了啊,他后悔的不知道该怎么说,后悔的恨不得马上到十几年后打那时的自己一顿。他当时为什么要那么做啊?为什么要违背陛下的命令啊?

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,他必然不会再违背陛下的命令,必然不会再矫诏扶持胡亥上台,这样,自己和家人是不是就可以得以保全?大秦也不会二世而亡?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